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

2009-04-03 胃下有六腑

胃之下是小腸,六腑之一,是腹腔中用作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器官。
小 腸外形呈回環迭積狀,上端連接胃的幽門,下端經闌門與大腸相通,闌解作遮攔,意思是食物中的營養成份(中醫稱作精微)在此被阻攔,不要浪費進入大腸而排 走。有一種減肥藥名為賽尼可 Xenical,作用是減少小腸消化脂肪的能力,因此約三成被吃進身體的脂肪,因未曾消化而不能被小腸吸收。脂肪進入大腸後,因為大腸不能吸收,會導致腹 瀉而達到減輕體重之目的。
在《靈樞.腸胃》中對小腸有很詳細的描繪,「小腸後附脊,在環回周迭積,其注回腸者,亦附於臍上,回運環十六曲,大二寸半,徑人分分之少半,長三丈二尺。」
小腸的生理功能有二,包括主受盛和化物,二是泌別清濁。
小腸主受盛
小 腸主受盛和代物:受是接受,盛是以器盛物的意思。化物,是徹底消化,變化,化生。小腸主受盛是指小腸是接納經胃部初步消化後之飲食的盛器,而這些「食糜」 會停留在小腸相當長的時間。小腸的化物功能,是指把「食糜」再加消化,將水穀化為「精微」而吸收,故在《素問.靈蘭秘典》說:「小腸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 焉。」
另一個小腸功能是泌別消濁,泌是分泌,別是分別,清是指水谷精微,有營養的東西,濁則是糟粕,食物的殘渣。泌別清濁是指小腸把消化後 的食物,分別為有用的水穀精微和無用的食物殘渣,把水穀精微吸收,把殘渣推過闌門進入大腸。張介賓在解釋《素問.靈蘭秘典論》指出:「小腸居胃之下,受盛 胃中水穀而分清濁,水液由此而滲入前,糟粕由此而歸於後,脾氣化而上升,小腸化而下降,故曰化物出焉。」小腸有吸收水份的功用,因而有「小腸主液」的說 法。
西醫對小腸的解剖比較詳細,小腸開始的首25至30公分,稱為 Duodenum Digitorum「十二指腸」,因為早期的解剖師估計這一斷的小腸長度大約為十二隻手指 Digits 的闊度。十二指腸儘管是小腸最短的部分,但大部分的化學消化都在這節發生,包括膽汁和胰腺分泌的消化酵素都在十二指腸與食物混合。十二指腸通過內分泌功 能,它能調節胃的排空時間,讓食物能循序地從胃通過幽門而進入。
接着十二指腸的是 Jejunum「空腸」,稱為空腸是因為在解剖時,這一節腸通常都是空空如也的,jejunum 字根解作肚餓。十二指腸是以化學消化功能為主,空腸的功能是繼續化學消化和開始吸收,靠的是空腸內黏膜層有許多環行皺紋衣,上面有無數細長絨毛似的結構 Villi,而每一條絨毛有更多更細的微細絨毛 Micro-villi,加上空腸2.5公尺的長度,形成一個極之大的接觸面去消化吸收食物,吸收可以是被動的,如果糖,也可以是主動的,如各類的氨基, 縮氨酸和葡萄糖等。
空腸迴腸分界不明
空 腸再續下去便是 Ileum(原意解鼠蹊、腹部側邊),現今稱是「迴腸」,迴是解作迴轉,迴圈,彎彎曲曲,稱為迴腸是因其回環迭積的外狀。這節是小腸最後的一節,長約2至 4公尺,下接闌門與大腸相通。這節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維他命B12和大部分膽鹽,也消化和吸收空腸未吸收盡的養料。
結構上空腸和迴腸的分界並不明顯,因此傳統中醫並沒有把小腸細分成不同的段落,而功能上中西醫對小腸的理解也相近,主要是用作消化和吸收養料。
http://chi-med.blogspot.com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