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認為飲食得宜,人就健康;飲食失宜,是內傷致病的原因。什麼是飲食失宜呢?中醫的理解,包括飢飽失常、飲食不潔和飲食偏嗜。
飲 食有節制,包括食的分量和進食的時間,最好是定時和定量,目的是避免過飽或過飢。過分飢餓,則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和營養,短期則肚餓無氣無力。長期飢餓 則面色差、皮黃骨瘦、精神欠佳、軟弱無力。動則頭暈心跳氣喘、抵抗力弱與易受感染等。相反,暴飲暴食,超過了腸胃的消化能力,例如胃酸和各類消化酶的分泌 相對不足夠,短期會出現脘腸脹滿、嘔吐、胃酸逆流、灼傷食道與肚瀉,而長期則出現過胖或癡肥,而肥胖又與血壓高、二型糖尿病、心臟病、代謝綜合症、乳癌、 胰腺癌、腸癌與子宮癌等有關連。另外,中醫有一病因稱為「食復」,是在疾病初復發時,因腸胃功能仍差,飲食過量和吃難消化食物,是會引疾病復發。
除定量外,定時飲食也是重要。有規律的定時飲食,可以保證腸胃的消化和吸收有規律地進行。
問 題是,什麼是定時或最好的飲食規律是每日幾多餐呢?在實驗的情況下,我們觀察到強迫白老鼠節吃和間中的禁食,比起「任食」和過胖長命和健康,主要是少了高 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病和心血管病等。但人類又是否一樣呢?2007年4月有一個實驗(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5:981-988),將一日三餐的食物,讓人以一餐(四小時內)吃完,之後全日禁食,八周後測試他們的健康指標,看看一日一餐比一日三餐,哪個健康多 一些。結果是大家體重沒有上落,但一日一餐的人全身脂肪減少,皮質醇減低,但血壓增加,膽固醇增加,而這變化對身體有好有壞,故現在未有證據去提議「一日 一餐」的食法。
另一個實驗是將一份早餐的食量,以每小時食五分之一食法,分五小時來食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3:1151-9),發現這頻密食法會使一個人的肚餓感減少。 到食午餐時,在「任食」的情形下,測試者食少了四分之一的午餐,故原來對肥胖者而言,「少食多餐」反而能減低食欲,挨餓之後反而「愈食愈多」。 最後要介紹一個實驗(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1:929-934),更把一日三餐的食物分成十七份(每小時食一份),讓測試者食。這「密密食」的方法,兩周後的結果是測試者的壞膽固醇、胰島素減 低,而我們亦知道這改變長遠是減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險。當然每日吃十七餐不一個每一個人能做到(即每小時都食嘢),但大方向是,不要暴食,也不要挨餓 (因為挨餓後會暴食),少食多餐(甚至多到每小時一小餐),對身體是有益的。當然這「密密食」的前提是每餐只是「食少少」,食什麼也重要,例如高纖維、高 營養、低糖和低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