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

2009-07-03 血乃中焦之汁

中醫經常提到「氣血」。「氣」是什麼?「氣」比較抽象,不同用法的氣,有不同意義,可代表能量、物質或表現等。當氣與血一同時,氣應解作氣力、能量。
相 對於氣,「血」是什麼就沒有爭論,就是身體內流動着的紅色液體,失血太多便會失去生命。血液在身體循環流動的血管道,中醫稱為「血府」,即血管,不過中醫 並沒有再細分動脈和靜脈。中醫的脈診是用動脈的跳動來輔助診斷,而在望診時會注意舌頭底面的靜脈,視乎其粗幼分支等,來診斷血瘀病。
心主血脈
血 是從哪裏來的呢?在《靈樞.決氣》:「中焦受氣取汁,變化而赤,是謂血。」中焦指橫隔膜之下,肚臍以上的腹部,包括脾、胃、肝和膽;氣是谷氣,谷物食物的 精華養份;汁是食物中的汁液水份,全句的意思是「脾、胃、肝和膽負責從食物裏提取養份水份,變化成赤紅的血液。」因脾胃如此重要,故又稱為「氣血生化之 源」,或「後天之本」。
除脾胃之外,其他臟腑也與血有關,最重要的,有心臟。心主血脈,包括心有推動血液在體內循環不息的流動,另外使血成為紅色的血,如《侶山堂類辯》:「血乃中焦之汁,流溢於中以為精,奉心化赤而為血。」即說出心有參與血的組成,而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也有「心生血」之說。
《素問.六節藏象論》中有「肝……其充在肝,以生血氣」,說明肝有造血之作用,而更重要的是貯藏和調節血量之功用,如《素問.五臟生成篇》:「故人臥血歸於肝。」王冰注釋時說到「肝藏血,心行之」。
腎在血的形成中亦有責任,腎中所藏的精,化生成為元氣,用途是推動脾胃、心臟等內臟的原動力,另外腎中的精,精與血可以互相轉化,故古人有「精血同源」之說。
肺攝清氣
血以食物營養和水份作其原料,在脾胃為主,配合心、肝、腎的作用而造成的。
當 血被生產後,血在身體循環不息的流動,也是要各腑臟的配合。心主血脈(即心的泵血推動),當然是最重要的,但肺的主氣,可呼吸,朝百脈也是必須的。沒有肺 來攝取自然界的清氣,生命也沒有了,而全身血液都會集於肺,才再輸送回全身,顯示肺在血循環之重要性。脾主統血,除了是造血的源,脾氣有統攝血之作用,避 免身體出現出血的病況。肝主藏血,主疏泄,肝的疏泄使全身氣機調暢,協助血的流動,肝藏血也有防止失血之用。
中醫既認為血是「中焦受氣取汁,變化而赤」,故血的功能亦與氣和汁有關。氣是從食物精華而來,在血中便是營氣,即血中營養,汁成了體內的津液水份,故血是用作營養和滋潤全身的臟腑組織。
《難 經.二十二難》提出「血主濡之」,《量岳全書.血證》說「故凡為七竅之靈,為四肢之用,為筋骨之和基,為肌肉之豐盛,以至滋臟腑、安神魂、潤顏色、充營 衛,津液得以通行,二陰得以調暢,凡形看所在,無非血之用也。」另血與精神狀態有關,故《靈樞.平人絕谷篇》「血脈和利,精神乃居」。
http://chi-med.blogspot.com/
【列印文章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