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2008-10-31 痰濕

對 西醫來說,痰是從口咳出來,源自喉嚨、氣管和肺部的分泌物。當肺部受感染,氣管受刺激,或因心臟有問題而禍及肺部等,肺及氣管出現發炎,毛細血管 capillary 的滲透性 permeability 增加,水分從血管滲出到細胞組織之間,以及氣管中腔,聚積而成痰。簡單地說,「痰」是肺部發病時的病理產物,是有形有色,困在肺部和氣管時可有聲,而太多 的痰可以阻塞氣管,能引致肺的功能進一步惡化,甚至窒息,所以治療肺炎時要物理治療師來「拍痰和抽痰」。

中醫同意這是「痰」,但對中醫來說,因「痰」而起的病,還有頭暈、心跳、癡呆、癲癇、嘔吐等,而這「痰」的意思則與西醫的「痰」有很大分別。要解釋便要從中醫對身體的水液循環說起。

五 臟中的肺、脾、腎和肝對水分的吸收、分布和排出有緊密的關係。若這些內臟功能減弱或失常,則全身的水液循環會有障礙。以往數周所提及的外感六淫(即細菌、 病毒等感染病)、內傷七情(指社會環境引致心理身體毛病)、勞逸不當(不健康生活模式而病)和飲食失常(例如偏食、中毒)都會令到五臟發病和功能失常,加 上隨着年紀的自然衰退,肺脾腎和肝便不能正常地協助水液代謝運行、排泄,結果便是水液停滯而聚積,聚積在哪裏則視乎病因。中醫稱這停滯的水液為水濕痰飲, 而它們又是新的病狀、病證的源頭。

「濕」是水液彌散浸漬於人體組織中的狀態,可全身性(例如感冒時周身手腳肌肉唔自然,有重着感,中醫常稱 為濕重)或局部(如局部發炎微腫),而「濕」積聚嚴重便成「水」腫(例如腎病病人的兩腳水腫)。積水嚴重便成「飲」,多數在體腔或中空的器官(例如心包腔 積液、腸梗阻的腸積液),「飲」凝結成稠濁便成「痰」(例如氣管的痰)。因為全身任何有水液的地方也可以發病,故中醫的水濕痰飲也可發病於任何地方,而不 單單在肺。

水濕痰飲分別在於水液積聚的清稀稠濁程度,稠厚者為痰,清稀者為飲,更清者為水,未聚為水者是濕。許多時水濕痰飲並不能截然分 開,故常常統稱為「水濕」、「痰濕」。對中醫來說,氣管可以有痰(例如肺炎、氣管炎),頸可以有痰,稱為「痰火核」、「瘰癧」(頸淋巴腺結核腫大),頸前 方甲狀腺可有痰,稱為「癭痰」(甲狀腺腫大),身體背部近腎位有痰,即「腎俞虛痰」(肺結核性腰肌膿瘍),心神可以有痰,所謂「痰迷心竅」,即是一些腦血 管意外,精神分裂甚至很多癌病等,只要有腫塊和稠厚分泌中醫都會以「痰濕」來考慮分析。

水濕痰飲所引致的病有以下特色,包括阻滯氣血和臟腑 的正常功能。痰濕是有形的實物,在肺部會阻塞空氣出入,在腸道引起脹滿,在血管引起血流不暢(膽固醇對中醫來說是痰的一類)。另外,既然全身也可有痰濕, 痰濕再引發的病是廣泛和變化多端,例如咳喘、眩暈、胸痹、痰核、瘰癧、癭瘤、流注,癲瘋、中風甚至癡呆、癲瘋和精神問題等等,故歷代醫家都提出,「人之病 痰者,十有八九」、「百病多由痰作祟」、「怪病多痰」之說法。

如何診斷痰濕?

除了從病歷推斷,主要是靠舌苔和脈搏,一般多見膩苔和滑苔,脈則有弦滑表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