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

2008-05-30 二便為身之門戶

  「十問歌」中提到問病人的大、小便情況,目的是察看病人的消化系統、腸胃功能,和身體的水液代謝、腎功能等。

  大便的排泄,雖直接由腸道所控制,但中醫學理論中,大便與脾胃的功能、肝的功能,和命門(中醫特有的概念)的溫煦有密切的關係。在明代醫學家張景岳的《景岳全書.傳忠錄》中說到:「二便為一身之門戶,無論內傷外感,皆當察此,以辨其寒熱虛實…後陰開大腸之門,其通與不通,結與不結,可察陰陽之虛實。」  讓我們看看兩個問題,便秘和泄瀉。

  什麼是便秘呢?其實很多人有便秘而不自知,或對便秘的情況習慣了而沒有認真地處理。「便秘」是指大便燥結,排出困難,「屙唔清」,便次減少(每周少於三次),甚至多日不便。便秘本身不是一個病,而是一個徵狀。中醫以辨證思維來斷證,把便秘分成以下常見的證。若便秘,口乾加發熱,屬「實熱證」;若面色蒼白,脈沉遲,屬「寒證」;病人年老或久病,便秘屬「虛證」。從西醫角度來看,便秘的常見原因包括:食物纖維不足夠,水分不夠,無做運動,日常精神緊張,工作壓力大,根本沒有時間去放鬆和大便,或身體虛弱無力排便,藥物副作用等。當然,一些病,如甲狀腺分泌不足、腸癌等也要考慮到,但不是便秘的常見原因。

  中西醫對便秘的理解相當一致,而預防的方法也是一樣,一般來說,增加食物中的纖維成分,如生果、蔬菜、麥皮,足夠水分,多做運動,精神放鬆,培養定時通便習慣,便秘不難解決。署近年積極推廣每日「兩份生果三份菜」,大家有盡量天天達「quota」嗎?

  「泄瀉」是大便稀軟不成形,或呈水樣,便次數增加,整體是腸胃失去健康的運作,腸道水分增加,蠕動運作過快。若泄瀉時兼胃口差,肚隱隱作痛,屬「脾虛」。若因食太多食物,發病時有暖氣,泄瀉後肚痛減輕,屬「實證」。若病人心情抑鬱,泄瀉與腹痛反覆發作,肚痛後泄瀉,瀉後腹痛減少,屬肝鬱乘脾。

  中醫實證的泄瀉與西醫的急性腸胃炎(gastroenteritis)很相似,一般都是食了不清潔或有病毒的食物引起,而中醫一個很重要的治療原則是「實則瀉之」。「實證」即是有外來和不好的東西進入身體,「瀉之」就應速速的讓它離開身體。不幸地,很多人見肚屙時便立刻吃「止屙藥」,或找醫生開藥,以為「止」便等於「好番」,這錯誤的做法,中醫稱為「閉門留寇」,即當你發現有賊匪在你家中,立刻鎖門關窗,賊人只怕留在你家中更長久。除非你孔武有力,想與賊人肉搏,否則大開中門,讓賊人快逃跑,才是上上之策。同樣,肚食止屙藥只會令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停留在身體中更耐,有害無益。

  急性肚屙時的正確做法,是多飲水或電解水,食白粥,讓腸胃有足夠水分,把污物排清,才是上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