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西醫角度,每一位病人可說有不同體質,例如男與女、老和幼,
「寒底」是指病人平日或發病時,較易出現一些「寒冷」的表現,
「熱底」則惡熱,喜冷飲,易口渴,口臭唇紅,情緒易煩躁,
治療方面,中西醫的眼點也不同。西醫既是辨病,
西醫治療普遍沒有什麼哲學原則,
在此,中醫比較未能善用科技的發展,有許多進步和現代化的空間。
我想西方醫學可多探究人的體質,因為除了男女和年紀外,
從西醫角度,每一位病人可說有不同體質,例如男與女、老和幼,
「寒底」是指病人平日或發病時,較易出現一些「寒冷」的表現,
「熱底」則惡熱,喜冷飲,易口渴,口臭唇紅,情緒易煩躁,
治療方面,中西醫的眼點也不同。西醫既是辨病,
西醫治療普遍沒有什麼哲學原則,
在此,中醫比較未能善用科技的發展,有許多進步和現代化的空間。
我想西方醫學可多探究人的體質,因為除了男女和年紀外,
大便的排泄,雖直接由腸道所控制,但中醫學理論中,
什麼是便秘呢?其實很多人有便秘而不自知,
中西醫對便秘的理解相當一致,而預防的方法也是一樣,一般來說,
「泄瀉」是大便稀軟不成形,或呈水樣,便次數增加,
中醫實證的泄瀉與西醫的急性腸胃炎(gastroenterit
這是很細微的分析觀察,怕凍也有分類,代表不同的情況,
現代醫學對「發熱」的理解是這樣的:體溫是受人的丘腦下部前端(
若因受感染,或其他因素,引致這外來或內生的致熱源(Pyrog
當身體感到「低溫」時,人就感到「惡寒,怕凍」,
相對於表證的惡寒,「裏證」的「惡寒」特點,
那麼「但熱不寒」的「裏熱證」能否有西醫的解釋呢?
為何有高熱病呢?
一個例子便是暑熱天時的中暑,而中醫則認為是暑邪直中的「
臨床上「寒熱」的病狀有四種情況,代表不同的證,包括「
「惡寒」是病人感到怕冷,怕凍,而「發熱」則是病人體溫升高(
再把「惡寒發熱」細分,中醫認為,「惡寒」為主而「發熱」
與「惡寒發熱」不同的,是「但寒不熱」和「但熱不寒」,
「但熱不寒」的「裏熱證」的特點,
最後的一類是「寒熱往來」,是「惡寒」和「發熱」交替發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