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

2008-03-28 辨證論治

生病時,市民可能會既看西醫,又「執劑茶」來飲,實行中西合璧。香港的西醫解釋病情時,也會有意無意之間用上「熱氣」、「焗到」、「冷親」這些非西醫的術語;反過來說,糖尿、血壓這些用西醫的方法來診斷的病,市民往往喜歡找中醫幫忙,以求「斷尾」。
  近年中醫的地位被提高了,筆者本受訓於西醫體系,但有機會接受了正統的中醫教育,希望藉本欄,把傳統的中醫理論和實踐,用西醫和現代的用語,向讀者作簡單的介紹。好使大家在看完中醫後,能更明白中醫的解釋。
  首先想解釋的是「證」。中醫的基本診斷方法是「辨證論治」。「辨」是辨別,分辨清楚;「論」是指談論、討論;「治」則是治療的原則方法等。「辨證論治」是分辨清楚病人是什麼「證」,之後擬定治療方案。什麼是證(或證候)呢?「證」是中醫學特有的概念,是「身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,它包括病位、病因、性質以及邪正關係等,反映出病變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。」(引自王悅勤《中醫診斷學》,科學出版社),可說是證據、徵象、各種症狀、體徵的抽象集合體。
  從這一個角度看「疾病發展過程」,就恍如說:甲與乙兩隊正在進行比賽,甲方上半場攻勢強勁,隊員合作無間,乙隊因休息不足,進攻時有氣無力,表現失準,半場分數接近,下半場未許樂觀,若不改變打法,一定會輸下來。以上描述是基於兩隊的表現,來作出抽象的概括,但聽完以上描述,你不會知道這是場什麼比賽,是足球呢?排球呢?還是曲棍球?中醫的「辨證」,也屬如此。例如中醫診斷為「氣血虛弱」證,是基於病人說話細聲無氣,行路無力,面無血色,脈搏無力,可惜中醫未能告訴你,為什麼會氣血虛弱,是腸胃出血?腎衰竭而貧血?還是營養不良等?當然,「證」的判斷可簡單,可詳細,這就視乎中醫師個別的能力和有沒有探求病源的心。
  概括說來,西醫是治「病」,中醫是治「證」。西醫的「病」(disease),是講求弄清楚發病原因(etiology),亦重病理(pathology)。在西醫範疇,病因和病理都必須客觀(objective)及可被量度(quantifiable)。相對於「證」的診斷,「病」的診斷客觀性比較強,如上述球賽,我若說出每邊有十一人作賽,上半場甲隊控球時間是七成,射門次數有六次,出現了十次角球等。從這些具體數字,你可客觀地作出報告:這瑒足球比賽,甲方形勢大好。
  除了主觀和客觀的分別,西醫的「病」和中醫的「證」基本上是眼於不同重點。「病」是重病理的描述,如肺炎,是指肺部有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炎症反應;腸癌,則是指腸部有一些可見到,可觸摸到的癌細胞增生。任何人患肺炎,生腸癌,都有大同小異的病狀,既客觀亦可被量度。相反,「證」的診斷基礎,是病人發病後(未必知道是什麼病)一些病況的描述,是病人「此時此刻」的實在情形,可因病人體質、治療結果等而改變。例如:食用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腸胃炎,若泄瀉如水,怕凍,便是「寒濕內盛」證;同一腸胃炎,若肛門灼熱,煩熱口渴,便是「濕熱傷中」證。任何一種「病」,可因病人體質和表現而被診斷為不同的「證」,因而接受不同的治療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小弟是信報長期讀者
    有看你的專欄

    以西醫高高在上, 來審視中醫
    依我看, 是讀不通中醫的
    不過這也是一般(流行)讀中醫的西醫的思路
    總認為西醫"較先進"
    也較日新月異,
    但因為日新月異, 每三五年西醫就推翻西醫自己的想法
    很多那些所謂醫學觀點, 是完全站不住腳的
    你又怎去用它們來審定中醫呢

    以我這個業餘的中醫學生所學
    中醫的五臟, 根本並不是肉體(解剖上)的五臟
    如心, 就不是指心臟
    其他臟/經也相類似
    如果用心臟去對心的比較, 其實完全的捉錯用神了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