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

猴棗散

近日見電視廣告推介猴棗散,故作了一 些研讀,向讀者介紹。

首先要了解「猴棗」是甚麼?猴棗,又名猴丹,猴子栆。為猴科動物獼猴等的肝 膽或胃之結石。性味:味苦,微咸:性寒。歸經:心,肺,肝經。功能主治:清熱鎮驚,豁痰定喘,解毒消腫。主痰 熱喘咳,咽痛喉痺,驚癇,小兒急驚,瘰癧痰核。


用現代用語來解讀,即這藥材味道是苦和微鹹,性質屬寒,病人服後會 出現「寒」的表現,如感到寒涼,小便較多和長而顏色清,大便軟,體溫下降,心跳慢等。一般性「寒」的藥是用於有「熱」象的病人,「熱」象有口苦口乾身熱,小便 赤短和大便硬等,這 便是「熱者寒之」的治療原則。歸,即歸屬,指藥物作用 的歸屬;經,即人體的臟腑經絡。 歸經,藥物作用的定位 ,即猴棗這藥對心、肺、肝的毛病有效。 清熱是清除「熱」象,鎮驚是使「驚」的表現 可以鎮靜,豁(排遣) 痰,氣喘安定下來,毒物被化解,消除腫塊。 主治 熱邪所引起的熱痰(黃綠色和粘稠)喘咳; 喉痺,痺者,閉塞不通之意,是西醫學的急、慢性咽炎; 驚癇是指小兒因為突然受刺激、被 嚇一跳、發高燒而出現抽筋的現象,即受驚而得的癇病,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:“小兒驚癇者,……輕者,但身熱面赤,睡眠不安,驚惕上竄,不發搐 者,此名驚也;重者,上視身強,手足拳,發搐者,此名癇也”,表現與西醫學的發燒抽筋 Febrile Convulsion 和 腦膜炎Meningitis 接近,不過西醫認為受刺激或被 驚嚇是不會發高燒抽筋的。 驚癇又稱為小兒急驚 風。 (有急驚風,自然有慢驚風,俗稱所謂「發羊吊」,即癲癇症Epilepsy就是了);瘰癧即痰核,是發生於頸部淋巴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。常結塊成串,累累如貫珠。俗稱『癘子頭』,或『老鼠瘡』。現代 醫學稱之為頸部淋巴結結核。


「猴棗散」是一個驗方,最早收集於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中,但以後各生產商的藥方出入很大,功效主治亦因此有別,家長應注意,看清其成份,現舉例說明。「精制 猴棗散」的方最基本,有猴棗400g,天竺黄300g,川 貝母 200g, 沉香 100g,羚羊角100g, 硼砂(煅)100g, 麝香40g,青礞石(煅)100g, 具有清热,化痰,镇驚等功能。用於小兒驚風,痰涎壅盛,氣喘痰鳴,煩燥不寧。

另一藥「猴棗化痰散」為例,成份有猴子棗、 竹黃 精、 膽南星、 防風、 川貝母、 生甘草、法半夏、陳皮。 主治是小兒痰熱閉肺所 致之咳嗽痰多、 痰稠難咯及胸膈不舒等症。 從病狀來看,似是西醫的下呼吸道感染,如肺炎,支氣管炎等較為嚴重的病,若嬰孩有肺炎,支氣管炎等,我提議快快入醫院好了。

第三隻叫「珠珀猴棗散」,成分有茯神14%、薄荷.8%、鉤藤10%、雙花12%、防風10%、 神 粬10%、麥芽10%、竺黃8%、甘草10%、梅片1%、真 珠3%、琥珀.3%、猴棗1%,作用是治療因肺熱引致的痰多、 咳嗽、 驅風去寒、 小兒微熱、 嘔奶、 夜睡不寧等症狀。

以上三藥都叫「猴棗散」,用途有別,藥方組成分別很大,猴棗的比重也不同,從「珠珀猴棗散」的成份來看, 命名的猴棗只佔全方的1%,真珠3%, 琥珀3%,而茯神則有14%, 其他藥每味都有8%-10%,能否仍稱為珠珀「猴棗散」嗎?一般人(尤其是長者)分別得出嗎?


近日政府開始立法規管中藥,是重要的一步。很多中 成藥的成份沒有說清楚,只用了「等名貴藥材」,而每種藥材的比例也欠奉,以上各類「猴棗散」的寫法,已是較理想的。至於那藥是用作治理何病,所用的名稱很 多時仍是傳統的名稱,未能與現代人所熟悉的醫學觀念接軌。任何藥都可能有副作用,但中藥的說明書亦少有提到副作。這不理想的現況其實與中醫藥的歷史發展有 關,西醫的藥廠因有專利和版權的關係,因此肯付出昂貴的科研成本,去發展新藥,只要能成功的證實療效,和提供各類數據,便是一本萬利。但中草藥和方劑,沒 有人能把它「專利」化,亦因此沒有作科研的誘因,沒科研亦沒有進步的可能。對這困局有出路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