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「十問」可以說大約包括了病人大部分的病狀,問寒熱,
汗是反映身體的水分津液情形,有汗無汗、出汗的時間、多少、
這「十問」可以說大約包括了病人大部分的病狀,問寒熱,
汗是反映身體的水分津液情形,有汗無汗、出汗的時間、多少、
中西醫都有問診,但重點不同。西醫用問診來斷「病」為主,中醫則用「問診」來斷「證」。
問病情來「辨證」時,不是隨隨便便地問,而是根據「證」的綱領去分析和分類病情,最基本是「八綱辨證」。內容包括把病人所有的病狀分辨是「表證」或「裏 證」。病情輕,屬初期,即病只發在身體表層,屬「表證」;若是病情比較「表證」重,即病已進入身體裏面,便是比「表證」更深層的「裏證」。
分完「表、裏」後,便要分「寒證」和「熱證」。患「寒證」病人,會感到怕冷,手凍腳凍,面青青,起「雞皮」等;而「熱證」剛剛相反,病人怕熱,出汗,手「爂」腳「爂」等。
之後再分為「虛證」和「實證」。「虛證」比較易明,即身體虛弱。中醫相信「久病必虛」,即一個人「病得耐」必然身體虛弱,而當然也可反過來說,身體虛弱才會久病未癒。是先有久病或先因體弱,誰是因,誰是果,中醫理論沒有在此深究。
那麼「實證」是什麼呢?若你猜是指「身體強健結實」,就大錯特錯。「實證」的意思是指外來的致病和有害物質(中醫理論謂之「邪」),例如細菌、病毒,或 其他有毒性物質太多,又可指身體在發病時的產物,如痰、瘀血、水腫等,積聚太多。想像若有人工作過勞,我們會說,頭都「實晒」,或吃完自助餐,食到肚都 「實晒」,所以「實證」和「虛證」都不是好的。
基於以上的分類邏輯,中醫以 病人的徵狀來分辨,稱為「八綱辨證」。「八綱」即八個綱領,「表裏」是辨別疾病的位置,病勢深淺,「寒熱」是疾病性質的綱領,「虛實」則辨邪正盛衰, 「虛」是身體抗病的力量(正氣)的不足夠,「實」是指引致發病的物質(邪氣)盛實。最後,把以上六個綱領作總結,分成「陰陽」,便是八綱辨證。不過這最後 的「陰陽」辨證是建立在之前的六個綱領,只是一個總論,但用什麼方法和藥物來治病,是前面六個綱領「表裏,寒熱,虛實」所決定,所以名稱為「八綱」,有實 用的只是「六綱」。
「八綱」的內容,在中醫的經典醫書《內經》早有論及,後來張仲景更清楚地運用於傷寒和各類病的診治,漸漸「八綱辨證」便成為中醫診斷學中的重要一環,而問診也是基於這些理論基礎來問的,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東問問、西問問,更加不可能「不問」而診病。
「病理脈」象是人體在生病時出現的脈象,
「浮脈」是「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」,
「沉脈」剛剛相反,是「舉之不足,按之有餘」,輕力是摸不到,
「遲脈」是「脈來遲慢,一息不足四至」,「主寒證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