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

2009-06-12 氣的多重意思

中國人對「氣」絕不陌生,例如呼吸的空氣,走路時夠氣力,講話的宗氣,飯後胃氣攻心想瞓覺,發怒的激氣和一肚氣,但這「氣」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。
在 中國古代哲學和醫學中的氣,更加有重要的意思。西漢的淮南王劉安和眾門客編著而成的《淮南子》一書,是一部齊集當時代思想和哲學的巨著,當中《淮南子.天 文訓》中提到,「積陽之熱生火,火氣之精者為日;積陰之寒氣生水,水氣之精者為月。」可見當時人們相信自然界的水、火,日、月均是從氣的積聚而成。
世 界萬物都是由氣而形成的,當氣處於極細微、分散和流動的形態便是「無形」的氣;若這「無形」的氣凝聚集中,就變成看到摸到的,有形有質的實體,像蒸汽、濕 汽、水,和冰的改變一樣。不單是死物,在天地之間的生物,亦是由氣的變化而來,如《素問.天元紀大論》說「在天為氣,在地成形,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」, 包括人類的來源,如《管子.內業》說「人之生也,天出其精,地出其形,合此以為人」。精是氣的精華部分,形是氣的凝聚,人亦是從氣而生化成的。
構成生命基礎
很 有趣的是,關於人類起源,在《舊約.創世記》二章七節,有與《管子.內業》極相近的記錄:「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(地出其形),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(天出其 精),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(合此為人)」。現代化的說法,古代哲學中的氣,接近我們所稱的物理學中的粒子(Particle)。
這觀念影響 了古代中醫學的發展,認為「氣」亦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的基礎。人體的「氣」來源自先天的精氣(從父母生殖之精而來),出生後要不斷有水谷精氣(又稱谷 氣,即食物提供的營養、物質和能量),和從自然界的清氣(即空氣中的氧氣)三者所結合,並在五臟六腑各施其職下,才能滋生成和充滿於身體不同部位,發揮 「氣」的功能。
人體內有不同的氣,最基本的為「元氣」(原氣),另有「宗氣」(唱歌講話大聲的喻為宗氣十足),「營氣」(營養滋潤作用)和 「衛氣」(衛有衛護、保衛之意),這「氣」是指物質、元素,不斷在體內流動。一般提及的「氣血」,我認為當中的「氣」是指與血一同流動的營氣和衛氣。各種 不同的「氣」如何構成和推動人體各類生理活動,以後再詳細介紹。
另外有臟腑之氣,和經絡之氣。臟腑之氣,例如肺氣、脾氣、胃氣,這「氣」是指那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狀態。例如肺氣不足夠,便見氣喘說話細聲,而脾胃氣不足便有消化不良肚瀉之症狀。不過胃氣也可指從胃逆流而上的氣,脾氣通俗用法與暴躁、怒氣一樣意思。
正氣與邪氣
經絡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,如《靈樞.本藏》「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,濡筋骨,利關節者也」,故經脈之氣是指有用的精微物質。針灸理論中,有「得氣」一名詞,這氣是指當針刺中經絡穴位的麻痹感覺,與精微物質的氣沒有聯繫。
身體中有生理作用,有抗病能力者,都統稱為「正氣」,如「元氣」、「營氣」和「衛氣」。
與「正氣」相反的有「邪氣」,如春天的濕氣,夏天的暑氣,冬季之寒氣等,是春天、夏天或冬天裏有可能引起濕病、暑病和冷到的致病因素,如不同種類型的細菌病毒等。
治病用藥時,每種藥均被分成寒、熱、溫、涼四種不同的藥物作用,叫作「四氣」,這「氣」可解作藥的功能或性質,又不同於前面之「氣」。
在中醫學裏,「氣」這名詞具多種不同意思,把中醫現代化的一步,可能便是需要把這些不同的意思的氣解釋清楚。
http://chi-med.blogspot.com/
【列印文章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